唐桂莲会长在全省监理通联会暨《规范》知识竞赛决赛的讲话
时间:2014-10-31 09:07 来源:未知 作者:zhenglili 点击:
次
在全省监理通联会暨《规范》知识竞赛决赛的讲话
山西省建设监理协会会长 唐桂莲
2014年10月21日
同志们:山西省建设监理协会会长 唐桂莲
2014年10月21日
大家好!
今天是连续六年的一年一度2014年通联工作会,今年还特别安排了《规范》知识竞赛决赛,这就更增加了这次会议的亮点和看点,刚才大会第一阶段传达了中监协两个会议精神;总结了2014年度通联工作;表扬了优秀通联员、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论文;奖励了在国家三刊物发表论文的近百名作者。第二阶段进行了《规范》知识竞赛总决赛,赛出了名次,赛出了水平,厅董承炜副处长、李永红副处长、杨安平书记应邀参加大会,随后,永红处长作讲话,会议开的紧凑有序、振奋人心。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通联传媒是为宣传
通联、信息、简报、网站这些传媒,从工作角度讲,目的都是为宣传行业、扩大影响、提高地位,从2008年起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而且工作既有坚持、更为执着。当发现行业地位低、影响小的问题后,决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改善行业“既低又小”的状况。
一是连续六年坚持年年召开通联会。总结工作,宣传先进,交流亮点,加油鼓劲。
二是连续六年坚持年年表彰。对优秀通联员、优秀论文、优秀企业简报等先进年年表彰。
三是连续六年坚持年年选树先进企业文化典型,交流学习。
四是连续六年坚持借机造势,不失时机扩大行业影响,如2008年纪念中国建设监理创新发展20周年暨山西监理协会成立12周年组织大型纪念活动;2009年纪念建国60周年开展征文、摄影比赛等。
五是连续五年坚持年年抓理论研究,召开“两委会”,确定研究范围和论题,为行业理论研究把脉引路。
六是连续五年坚持年年“五一”慰问项目部、“五四”表彰杰出青年总监,为行业发展培育青年人才。
七是连续五年坚持年年奖励获国家优质奖、鲁班奖项目企业和总监,激励企业创更多精品工程。
八是连续五年坚持年年对报考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成绩合格情况进行分析公布,让企业了解自己,也了解全省。
九是连续四年坚持年年对在国家三刊物和外省刊物发表论文的作者进行奖励,奖励金额10余万元。
十是连续四年坚持年年编写山西监理年度发展分析报告,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数据资料。
从2009年到2014年,1年、2年、3年、4年、5年、6年,连续六年,工作年年抓,会议年年开,表彰年年搞,交流年年谈,奖励年年有。同志们,一年可以,两年可以,连续六年,这是什么?看是坚持,实为执着。六年是漫长的连续6个年头,时间是2190天,十项坚持年年搞、年年抓,这是力度,这是恒心。
十个坚持,从召开通联会、表彰先进、奖励激励、五一慰问、发展分析、理论研究,到认准目标——振兴行业、找对重点——服务行业,坚持再坚持,执着用心,久久为功,终结硕果。
二、知识竞赛意推学习
知识竞赛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促进全行业对新《规范》的学习、运用,进而达到提高队伍素质的目的。
1、企业文化
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年初理事会上,协会决定今年搞一次《监理规范》知识竞赛。这项活动从6月安排后,许多企业积极性较高,掀起学习《规范》、熟悉《规范》、运用《规范》的高潮,6月协会发文安排、7月企业学习选拔、8月协会笔试初赛、9月笔试复赛,10月最后决赛,6、7、8、9、10,连续五个月一气呵成,期间28个企业报名,77个项目部组队,230多人参加。“省建设监理”、“神剑”、“煤炭有限”等企业组织竞赛选拔;“晋中正元”等企业的领导亲自参赛;“和祥建通”参赛人员封闭学习等等。说明什么?说明企业领导认识到学习规范的重要性,说明从业人员为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参与;说明企业与企业之间、监理人员之间,互相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行业学习新风。这两年,协会和企业都在抓企业文化建设,有的企业对理论研究工作出台奖励措施,有的企业搞演讲比赛,有的企业组织摄影、爬山、旅游活动等等,以各种方式陶冶职工情操,职工不是出了家门就是工地监理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企业文化是整个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菜。关于文化,近期我看到一篇短文,标题是:“日子怎么过便是文化”。文中写道:所谓文化一是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达,即“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二是文化是表现在“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品位、道德、智慧即文化。”
由此社会文化,我们联想到前一段电视上倡导的家规、家风,那么说到这里,我们每个企业是不是应该思考我们的“规”是什么?“风”是什么?“内涵”是什么?特别是许多企业,宗旨有、规定有,但配合宗旨、规定实现目标的措施接应不够、氛围不浓、落实不好、效果更有待提高。
2、学习氛围
学习,我们去年提出开展“书香监理”活动,许多企业、许多同志都在读书,都在学习,企业开展读一本书、讲一件难忘之事等活动,倡导学习,营造风气,粗略估计,我们行业内大概有80%左右的人能够不同程度的自觉学习专业书,但精学者恐难有一半。从岗位的要求,特别是总监,不仅要学习专业书,还应选择读一些基本书,因为这类书是建造一个人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喂养自己成长的“母乳”。中国历朝历代大学问家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有那么强的文化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开口奶”吃得好,文化“童子功”练得好,博览群书,构造了他们深厚的素养,让人更加沉实、厚重、谦卑、宽广。生活中常见人们闲时聚在一块,但真正能谈学论道的只有少数,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缺乏这方面本领(知识),谈学论道需要什么?需要底气。底气从何而来,当然来自读书,书读的足够多,就有了问题、有了思路、有了想法、有了行动,才敢与别人交流讨论,争辩才可能做到气盛言宜。不读书,无以言。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文学家杨绛103岁,是一位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她讲到:“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和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在自己”。一语道出真正成功人学习、努力和坚持的秘诀,我们虽不能同文学巨人攀比,但今天站在领奖台的6个项目组及18位参赛选手,他们能够进入决赛,很不简单,一定也是平时的积累和学习的结果,一定是下了苦功,大家可以看:我们会议的标语,其中一条是“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领奖的光彩折射出的是背后的艰辛。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举国传颂,他讲到:“文艺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沾满了铜臭气”。“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这些精辟的讲话,对存在问题讲的一针见血,对文艺发展方向语重心长,近期在文艺界掀起学习总书记讲话的热潮,许多老文艺工作者对习总书记的讲话专注、激动、敬佩、反思交织,这次会议必定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振兴的新里程碑。
习总书记在许多讲话中,引用经典、古典、西方文化处甚多,这些都源于他热爱学习。有资料称,他在插队时地头看书,阴雨天看书,空闲时阅书,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从年青时注重学习就奠定了伟人的基础素质和精神底蕴。他的求知欲望、博览群书、酷爱学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会议后需要思考的是:通联工作往后怎么抓?往深怎么搞?企业文化抓什么?家规家风到企业的“规”、企业的“风”是什么?学习性企业怎么创?项目部建设、项目部学习、项目部管理、人才问题、培训工作等等工作如何进一步?希望大家在弱化监理势头打住的情况下,在政府狠抓工程质量的形势下,监理自身怎么办?怎么跟上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形势等等。这些问题在座的要很好思考,并体现在明年的工作中。
谢谢!